近日,厦门市海沧区档案馆在开展疫情防控档案征集过程中收获两张照片。照片记录的是海沧区人民群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场景。照片中一位金发碧眼的“老外”格外显眼。 故事发生在去年10月份,当时厦门市海沧区出现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,辖区范围内五个小区先后被划为封控区,很多居民都被封控在了小区里面。为解决封控区内部居民的日常生活保障问题,区政府调拨了大量物资,一大批爱心人士也捐赠了诸多物资。但是,为了避免交叉感染,封控区域内要求居民足不出户,物资全部由志愿者配送上门。当时,除了下沉到小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,居住在小区内的共产党员和部分群众也闻令而动,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,照片中的“老外”就是其中一员。 海沧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从照片提供者口中得知,照片是他在和“老外”一起做志愿者时抓拍的。“老外”具体名叫什么名字他没顾上问,只知道每天一大早“老外”就准时出现在志愿者集合点,然后不停的受领任务、执行任务,一趟又一趟。印象中“老外”中文很好,但话不多,每天除了吃饭好像没有看见他停下来休息过,一直忙到深夜才肯离开,曾被其他志愿者称赞为“勤快的国际友人”。 厦门市海沧区是一个年轻的城区,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区,像这样的国际友人在海沧区随处可见,他们长期在这个城区工作、生活,甚至他们的孩子有的也在这个城区接受教育,可以说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城区。也许在我们眼中他们还是那个长得不一样“老外”,但是透过这组照片我们发现,“外”的仅仅是他们的外表,他们的内心其实并不“外”,因为他们早已把这座城区当成了自己的“家”。 如果下次遇到他们,请不要再随随便便喊他们“老外”了,否则他们也会像前段深圳地铁上那名“老外”一样反驳你“It’s your hometown?It’s my hometown.I have been living here for 10 years.”(这里是你的家乡?这里也是我的家乡,我在这里生活10年了。)
“老外”骑车配送物资
“老外”深夜帮助分发物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