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档案工作> 工作动态

海沧侨农中学——建国初期海沧的职业学校

发布日期:2023.01.11        来源:厦门市海沧区档案馆

       农业中学,是由建国初期农村人民公社设立,传授农业知识技能的中等专业学校,是半农半读的职业学校,主要任务是为农村人民公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、有文化、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农民以及初级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。

       据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《教育史志》记载,195839日,中共福建省委发布《关于贯彻执行勤工俭学的办学方针的指示》,提出中等技术学校和部分中小学可以实行半工半读。同月中旬,省教育厅传达全国民办农业中学座谈会精神,决定在莆田县举办农业中学试点;329日,中共福建省委召开全民大跃进广播大会,号召“苦战30天,实现乡乡有中学,社社有小学,全部青壮年文盲入学”,全省迅速掀起全党、全民办学热潮,办起农业中学2071所,到下半年开始整顿,停办部分学校,1959年,调整学校布局,合班并校,办学规模适当集中,大部分地区做到11校、大社2校,村落分散的23校。

       海沧侨农中学便是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成立的。厦门市海沧区档案馆馆藏有一份1961年厦门市海沧侨农中学向海沧公社党委会报送的情况报告,报告详细记述了海沧侨农中学从19592月至19615月之间的办学情况。报告显示,厦门市海沧侨农中学成立于19592月,简称海沧农中,建校之初属海沧公社管辖,1960年上半年归新垵农场管辖,1960年下半年归海沧公社和市第一农场共同管辖,1961年复归海沧公社管辖。

       学校规模不大,班级和人数也不固定。第一学期有两个班级,85名学生,4名教师;第二学期有三个班级,63名学生,5名教师;第三学期有三个班级,69名学生,5名教师;第四学期有四个班级,120名学生,9名教师;1961年上报报告时有两个班级,49名学生,4名教师。

       学校为半农半读的教学模式,刚开始仅有两亩开荒地,绝大部分时间是替新垵大队义务劳动,少数时间上山刈草、下海搞副业维持学习、菜金(粮食由大队提供);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有30亩土地,由远道学生负责耕耘,当地学生则回队劳动;第四学期与石塘农中合并后,土地共108亩;1961年土地变为40亩。

       学校校址并不固定,一、二、三、四学期都在新垵惠灶村,但在新垵归鼓浪屿后,迁移到了温厝马垵村,作物下种没几天,因农场土地多,所以又迁到田厝窑,作物重新下种,约半个月又因农场房子少,再次迁到河山头,土地又再划片。

       学校建校之初非常困难,一没资金、二没设备。第一学期总共才15元办公费用,教学没有课本、没有参考、没有黑板(黑板是窗门板代替的)、没有办公桌,生产没有工具、没有老农指导,吃饭要自己做(学生轮流充当炊事员),教师下雨还要硬拉着学生一道去10里外的大山上刈草。

       学校坚持“勤俭办学”的原则,办学两年,除向公社支取一千元生产资金,收到郊办文教部门转发一千元文教费用以外,其它事业、生产费用大部分都是依靠学校生产自给的。

       学校生源质量也相对较差,有小学退学的、有留级多年的、有受处分不读的。但是学生上农中的目的都很明确,就是为了逃避将来继续当农民,继续抡锄头。初到学校时也很不好管,有乱拿群众作物的,有不上课成群在小镇上游荡的,有躲在寝室里做点心的,有到处惹事打架的。但是经过农中的教育培养,绝大多数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95%能积极学习,成绩进步快,100%能听教师指导,逃学、逃避劳动的现象成为极其个别,并且不是经常的、无缘无故的。当征求毕业时的个人意愿时,学生也纷纷表示服从分配,看组织需要,一定要讲个人志愿的话,他们会十分肯切地告诉你“想当拖拉机手”、“想当乡村教师”等等。

       19592月至19615月,办学两年时间,海沧侨农中学便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30名人才,他们毕业后,除4人被分配在公社各部门工作,其他都被分配到了郊区各小学任教。据用人单位反映,这批毕业生责任心都比较强,到岗后能够快速适应,不少人任教一学期就成为了低年级的班主任,在公社工作的4名同志也受到了公社的一致好评,都说“想不到农中毕业出来的学生有这样的质量”。

       另外,从报告所附的成绩统计表来看,农中当时主要教授5门课程,分别是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政治和农技。但是在报告的今后意见部分,学校建议根据农中的性质任务重新设计课程内容,各年级只设语言、数学、政治和农业知识四学科,理化合并在农知科中,学时每周15节,语文5节、数学5节,农业知识4节,政治1节。在教材内容上,语文减少古文、外国文学文章,增加应用文;数学缩减代数、几何章节,增加珠算、薄记、财会业务知识;农业知识科以作物栽培为主,动物饲养、农业机械为次;政治内容增加农村新人新事故事教材。在生产劳动方面,根据农事季节需要,大忙停课、小忙多学,一般季节每周劳动三十小时,平均每天劳动5小时。

       由此可见,当时的海沧侨农中学是典型的半农半读,以实际应用教学为主的农业职业教育学校,在建国初期,为人民公社培养了一批有社会主义觉悟、有文化、懂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,以及初级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,为当年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,起到了助推作用。


 

学生在农间劳作